左圖:理姆斯大教堂


       這趟行程是完全沒有在我計畫內,當我要離開Sally的農場時,身上的錢根本不夠我接下來14天的花費,可是我也找不到農場來WWOOF,我拿著計算機苦惱得算來算去,然後告訴自己,頂多在Sally的農場在多待幾天,不然就是旅費花完那一天忍痛坐飛機回台灣,有一天打電話回台灣,父親跟我說他匯了三萬塊給我,告訴我好不容易一趟跑到法國,就好好玩,不要為省錢結果什麼都沒看到,這三萬元真的是即時雨,其實我只要在一萬多塊就很好用,我真的太感謝家人的支持了。



左圖:DE BAR LE DUC,一個我利用轉車時間拜訪的小城


        旅費問題一解決,我想到科布的廊香教堂,這座雕塑般的教堂位於法國瑞士邊界,是學建築的人一生響往的朝聖之地,只是地點太遠,位置偏僻,去的人都開車前往,我一度懷疑自己能否順利到達,不過還是大膽決定這必訪地點,然後翻一翻我的旅遊書,往巴黎東邊跑時香賓區理姆斯有一個被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,南錫是法國新藝術流派的發源地,史坦尼斯拉斯(Stanislas)廣場也被登入世界文化遺產,既到南錫,盧森堡已不遠,便順道一訪,如此一來,整趟八天的夢幻行程幾乎確定,我在把剩下的五天留給巴黎,雖然我不喜歡巴黎,但他有許多景點是我非去不可。




上圖:我旅途中看過夜景最美的廣場--南錫的史坦尼斯拉斯(Stanislas)廣場


        離開農場,我待在巴黎一天,這一天非常忙碌緊湊,我花了整個上午在火車站研究這些區域火車時刻、路線及費用(法國搭火車要有心理準備,火車路線是由巴黎放射狀出去,所以我本來以為理姆斯和南錫這兩個東部大城有火車直達,事實上我轉了兩次車,搭車回巴黎再到南錫說不定比較快),下午跑到書電找Lonely Planet書中便宜旅館的資訊及上網搜尋,發現除了理姆斯,其他都40歐元以上的價位,我這個流浪和根本住不起,反正先到理姆斯再說。



       左圖:盧森堡,一個童話般的城市


        這樣一個自己反覆思考調整的行程,成為我這趟旅行中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,我每天都看到許多精彩的建築、古蹟、美術館....,且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----法國的小鎮比巴黎更美麗、更具吸引力,玩到最後我身邊甚至沒有任何旅遊資訊,我跑到車站information問他哪裡有Youth Hostel,請他們給我一張地圖就開始逛,這樣冒險不確定的旅行方式都給我無限的驚奇,我常在一個色彩繽紛可愛民居圍成的小巷中流連忘返,有時我覺得地圖反而干擾我,我憑自己的感覺走,看到不凡的建築,再對照地圖,往往就是重要景點,相差不遠,自助旅行的魅力實在無窮,我極度享受這樣的流浪方式。



         左圖:德法交界大城-史特拉斯堡的小威尼斯區


 


       這樣的旅行不是旅行團的旅行,是一種貧窮但心靈充實、苦行憎般的修行,我在路邊癱座啃麵包灌白開水,到下個地點前擔心住宿的問題,找到便宜的又需背著大背包走三四公里,視覺豐富,身心疲憊,但有一股很強的意志力推著我向前走,雖然之前在農場做苦力,但我把自己的精力延伸到我上飛機回台灣那一刻。
 這趟旅程的目的,法國建築大師科布的廊香教堂


         途中遇到一些背包客,用簡單的英文交換彼此的心得,這些朋友都有一種夢,用旅行去尋夢,一群人的團體熱鬧地交談,二個人的情侶沉浸在兩人甜蜜的世界,而一個人是享受孤獨的勇者,除非我找到適合的旅伴,不然我還是習慣自己闖蕩。



  


上圖:現代建築運動的里程碑作品--科布的Villa Savoye


         從七月四日到倫敦那一刻,我常常問我,我真的來到歐洲了嗎?有時為了去農場,我搭車轉車到非常偏僻的鄉村,周圍只有我一個亞洲人,那種寧靜悠閒跟我在台灣鄉村午後的感覺很像,我從台灣帶來什麼?留下什麼?回台灣時又從旅行過的國度帶走什麼? 



左圖:巴黎羅浮宮


      我對自己的生活像哲學家一樣,隨時在思考,隨時在質疑,我常問我自己幹麻這麼多問號?但我漸漸發現我對人生充滿好奇,旅行是讓我對這些問號的沉澱,沒有解答,但有體悟。


     我想起電影"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",格瓦拉在這趟旅程看見的各種悲歡離合,遇到各種弱勢的人群,有一種理想在他內心澎湃,好久沒看到讓我這麼感動的電影,20幾歲的年紀應該有有自己一個理想世界,它可以很夢幻、可以很高標,但至少這個世界在之後會驅使你一步步往前邁進,沒有這個世界,就好像沒有靈魂,我辭職之前最大的夢想就是在歐洲流浪一下,但在這趟旅程中,我在思考另一個理想世界,是可以用整個人生去成就的,所以常有人問旅行的目的?有時候像這樣回來一趟,旅行中所看所見,就會慢慢發酵。






左圖:巴黎北邊,造型優美的聖心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nff01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